找到相关内容6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提心影:法教篇(五)

    中国及各国佛教的历史和地理,不妨仿学校式的招生报名收学费,再加上英文和国文。我以为有一部分人会来求学,这一种学校式的佛教风气一开,不但把一般人的脑筋转移——将宗教观念转成教育观念,即僧伽的资格亦可提高,...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1170439.html
  • 佛教慈善事业的一个范例

    、图书馆、活动中心、音乐教室,国中部另增设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户外也有篮球场。  大爱中小学的招生对象,以村民的子女为主。目前大爱国中学生九十四人,大爱国小三百六十三人。学生就读该两校,每月学费约...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170803.html
  •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参加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的三大语系佛教代表访谈录

    天劳动的方式。发展至今,已经招生十九届,毕业一千多人。  福建省是一个僧多寺多的佛教大省,尤其是在落实宗教政策以后,僧尼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福建寺院中的尼众,70%都是本省人,而男众外来的比较多。我们之...大招生规模,提高整体水平。现在内蒙的僧人在甘肃、拉萨、青海等地学习的有十多人,他们学成归来都是内蒙弘法的高级人才,我们也希望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能够为内蒙古地区多培养一些僧才,同时也希望中国佛协给予我...

    桑吉扎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171409.html
  • 佛教界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访谈录

    先修复20—30个历史悠久的重点寺院,整个修复计划大概得一个亿,目前资金缺口还非常大。  在人才培养方面,内蒙有一个佛教学校,每届招收30多个学生,还不是每年招生,毕业一届招一届,平均每年才10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571415.html
  • 王雷泉: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

    —由各地、各寺院整合民间资源,或与世俗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佛学院、研究所、培训班。按照教育规律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教学质量评估,统一招生考试并由考生填选志愿...

    王雷泉 (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2773263.html
  •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

    意犹未尽,乃将王氏著述悉数购去。分手时,两人相约在发扬东方文化事业上密切合作。  民国三十六年(1947),文教研究院迁至成都西郊罗家碾,扩大招生。这时,他获悉黄联科已倾家荡产,日食维艰,不胜悲悯!乃多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173556.html
  •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 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但行善不为助道,只 求福门,则似箭射空,如人入暗,果招生灭,宁越心尘。若达惟心所见,一切皆是心之相分,终不执为外来,然不坏因缘,理事无碍。论中所举之善有世善及出世善二大类:   一、世善有:  ...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374559.html
  • 慈航法师的付法弟子及其道场

    佛学院……   慈航法师从南洋来台主持佛学院之举,当时佛教各大媒体都刊载了这则招生消息,内容说明先试办六个月的训练班,然后再继续办研究班。而妙果法师在1948年10月1日,以佛教会新竹市支会理事长的...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4479631.html
  •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

    院普通科共招生七届,毕业五届共126人,专修科毕业三届共19人。”汉藏教理院的毕业生除继续深造或留校任职外,一则在内地举办佛学院、佛教会、出版佛学刊物,讲经传戒;一则由各自筹资或由蒙藏委员会资助游学...

    王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0980926.html
  •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2)

    有果时无明故。不知此法是虚。以不知法是虚故。即起妄想执以为实。是故今时意里确然将作实事。复当念言。无始已来由执实故。于一切境界起贪嗔痴。造种种业招生感死。莫能自出。作此解者。即名观门。非此观已复作此念...

    慧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1880943.html